从小喜欢玩游戏,铁拳大名早有耳闻,格斗类领跑者,长盛至今。相对于游戏的精彩,故事背景的设定确实简单粗暴,不管哪个系列,都是三岛一家祖孙数代的纠葛,可以说是一家人死掐影响了整个世界。说回电影,第一部可谓忠实的照搬了这种无脑设定,甚至格斗的回合制都得以体现,然而观众难有参与度的电影这样操作,可看性实在不高。一是时间线极度压缩,整个故事也就几天时间,全部发生在夜晚,而角色剧情的变化却非常大,极度矛盾;二是动作戏简单看点重复,人物虽不少,打起来都是一个模式,尤其主角每场都是被暴虐后绝地反击;三是制作简陋,光线昏暗,武戏模糊,文戏突兀。最后就是人物的动机和逻辑比较奇特,第一部已经这样了,第二部更甚,虽然剧情上是另起炉灶,除了秉承插回忆慢镜头外,故弄玄虚完全不知所云,结尾都是嘎然而止,难道是游戏宣传片。只有看过《出发》的观众才会明白《出发》为什么彻底背离了陈果的初衷。理想与现实将灵与肉不多不少刚刚好切分成了两等份,这也是为什么中途会有同时观看两部电影的体验。事实上,它深藏不露的内核已经暗示了人们要把这部“果”中之王一劈为二细细品味。我们最终看到,这个排他(杀伤)性极强的“凶手”既没生在香港也没长在大陆,而是来自美国。为此在《出发》看来,这个外来的新鲜事物不是改开的结果而是其前提——梦的代言人。从深圳一路快递到牡丹江,它的造型火遍了大江南北,它的暗香飘进了千家万户。时至今日,想必再也没有人嫌弃这个地雷似的丑八怪了吧。但影片却没有流露出一丝对于全球化的讽刺或者批判,作者只是用一种平静、柔和甚至是温暖的语调提醒你:在人们各自讨生活的过程中,性作为劳动力而非作为享乐主义存在的平等性与重要性。
1917年俄国十月革命前夕,世界战火纷飞、中国军阀混战。临近师范毕业的学生毛泽东,在按捺不住青春与迷茫的驱使下,携学长萧子升徒步千里、漫游民间,见世间万象与民生百态。从“把河滩当床,蓝天当帐幔,月亮当灯笼”的激情浪漫,到遭遇欺凌又心怀众生的冒险经历中,感受世间百姓的苟且与苦难,颠 覆了以往的认知与价值观,从此萌发了青年毛泽东在中国大地上探寻救国救民的“大本大源”之道。影片用中国山水画卷与长镜头语言讲述了一段最具朴素性、最具朝圣感的成长之旅,呈现一部具有东方美学与道法自然的诗意电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