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费德勒:最后的12天》:史诗级巨兽对决
分类:影视/
/1213 阅读
她的声音叫我抓狂。小孩作鸟兽惊散状。两人靠着一个大东西接吻时,无数垃圾从天上落下来。还有屋内那场火,南希靠在床上冷漠地看着火势慢慢变大,直至消防员冲了进来。昨天读完的《费德勒:最后的12天》里说:放火是人类最本能的欲望:没有什么东西比火更迷人了。火有各种各样的形式——木盆、火炬、火把、火焰喷射器;根据燃料来分,则有木炭、松脂、木头、丙烷。他们的生活就是被火点燃的,而毒品又增添了一种萎靡不振的自我毁灭。小孩问席德你要和我们跳舞吗,别再自命不凡了。结尾的幻想,显然是误将出租车上的陌生女子认成鬼魂南希。他杀死了她。我之前一直都很推崇打架式做爱,甚至还写过。这种爱情是极端的也是底层的。无论席德怎样出名,他仍逗留底层,混迹于街头,以疯狂为食。摇滚明星的生活人人艳羡。南希:什么才重要?席德:你。南希:还有呢?席德:你。“撒旦”的解释之一是带有消极含义的“对抗”,其本质是背叛,穆谢特起初的“对抗”表现为对父权的积极抵抗,在抵抗过程(与盖尼斯的交谈)中逐渐深陷带有消极含义的“隐藏”,并在对部长的威胁中学会了“隐藏”,对司法和母性进行了背叛,尚存的良知让她呐喊,忏悔,自杀,其源头是对人身相对自由的追求,而同样追求精神相对自由的神父,他原以为苦修是追寻良知,接近上帝,而受他教诲的穆谢特之死则表现出他苦修的动机仅仅是自我实现与证明自我存在,穆谢特的良知反而使结果与他期望的相反,他对自我和上帝的怀疑和背叛使他接近撒旦,而人们对他的信任使他重新信仰上帝,重拾善良意志,救赎了穆谢特丢失的母性和作为信徒的自己,但他却始终脱离不了苦修带给他的精神牢笼,他在这个牢笼中逐渐异化,而异化则是由于人性,相比宗教信仰,人性更不可捉摸。《费德勒:最后的12天》是由阿斯弗·卡帕迪尔、Joe Sabia执导, 罗杰·费德勒、拉斐尔·纳达尔主演的纪录片,于2024年6月10日在翠贝卡电影节首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