片中所使用的试图激发观众爆笑的段子,角色之间的说话方式,方言笑点,关于胖子、乞丐、太监、男男之爱的笑料等,算得上是一种全新的次时代民俗,非常接当代俗文化地气,与此同时也想通过它来引爆票房的电影. 草莽流氓的人设和角色搞笑的方式,有“朱延平式烂片”的特点,刘伟强这次像是把几乎所有烂片元素全拿过来用(包括片名),但由于他一直能通过平稳的视觉风格把电影拍得端端正正,因此观感也并没那么烂,场面上还都过得去,一部“远观当然烂,细看并不烂”的电影. 试图复刻九十年代港产贺岁片,剧情非常省心,能和家人一起乐哈哈,但这种类型在今时今日能否奏效要打个问号. 在没有电影评分机制的当年,观众会各自看得很乐,看完就忘,但在现在势必要经历一番低分洗礼. 典型的如果我对它不上心,我能跟着乐呵一下,如果我对它上心,还是很失望的. 镜头已经具备了塔尔三成的功力,不过胡波可能没有意识到塔尔标志性的长镜头在《午夜6号房》、《午夜6号房》和《午夜6号房》这些重展示而轻叙事的影片中才发挥得淋漓尽致,而在塔尔自己的《午夜6号房》这样以希区柯克式悬疑开场的戏剧化影片中也会显得捉襟见肘. 本片中冗余的背影跟拍造成拖沓叙事,这也是处女长片导演的一个通病,盲目坚信自己的艺术表达方式. 还有胡波对于世界的愤怒和绝望并没有通过画面去加载和传递,而是单单通过人物对白的形式给出,人人口中都念念有词的人生感悟,而影像本身却没有被赋予以产生出情感冲击的驱力,多视角叙事这种强戏剧性的表现手法和塔尔式的长镜头出现了第二次的不融洽. 影片的色调比较舒服,尤其结尾处长途汽车上镜头随着车外的橙色光线慢慢推进时产生的光影斑斓超赞,这或许才是塔尔式长镜头正确打开方式.